側邊選單開關

關於分署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大湖鄉周邊新開至石門古道環境改善工程

大湖鄉周邊新開至石門古道環境改善工程

■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

■ 設計單位:山河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 監造單位:山河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 施工單位:玖鋒營造有限公司

■ 契約金額:新台幣8,188仟元

■ 工  期: 106年09月17日至107年06月17日

工程內容:

一、(第一工區)

1.牆面美化共1處

2. 入口意象1處

3. 擋土牆 H=1.8m 長共5.0m

4. 排水溝 L=83.0m

5. 漿砌石擋土牆 H=1.0m 長共662m2

6. 漿砌石擋土牆 H=0~1.0m 長共12.5m

7. 漿砌石擋土牆 H=0.45~1.0m 長共6.0m

8. 石板鋪面 共2297.95m²

9. 欄杆 H=1.5m 長共57.6m

10. PC舖面137M2

11. 重力式擋土牆16.9M

12. 景觀欄杆13M

13. 架高平台1座

14. 塊石活舖512M2

15. L型擋土牆105M

16. 既有花架修繕1處

17. 指標牌2座

二、(第三工區)

1.排水溝 長共6m

2.L型溝 長共119m

3.集水井 1座

4.擋土牆H=2.4m 長共31m

5. 擋土牆H=0.9m 長共85m

6. L型擋土牆 H=1.3m 長共36m

7. 塊狀護欄 24個

8. 登山步道1處

9. 觀景平臺1處

10. 停車場舖面1處

工程之創新性、挑戰性及周延性:

創新性:

(一)整體規劃構想

工程整體規劃方向配合當地老官道文化推廣進行思考,除改善周圍環境外,並提供社區居民休憩空間,並以老官道文化背景為主軸,營造老官道當地社區特色。

(二)活化再利用

主題以老官道當地特色為主題,提升遊客對老官道的認知與了解。石門古道步道以石材鋪面搭配砌石擋土牆營造出老官道日治時代的情景,藉此提升外地遊客及當地居民對老官道的歷史與文化有更藉一步地了解。於第三工區設置景觀平台與步道,供遊客及當地居民農閒時休憩及欣賞老官道周遭遺的風景。

(三)漿砌剖石擋土牆

利用剖石工法,以人字砌方式,形成45度角排砌,並以自然安息角堆砌,減少坡開挖並穩定邊坡。

挑戰性

(一)老官道在地文化

考量老官道在地的傳統文化背景,遍尋歷史記載並與在地耆老訪談,經多次溝通協調方取得並識,利用故事牆及仿古步道施作,營造出老官道日治時期的樣貌。

(二)考驗施作精準

砌石擋土牆與步道部分,設計時測量要準,圖面要詳細。包商施工時放樣要準確,且要依圖施工,並使用人工切割以人字堆砌處理,並且經過計算以六圍砌與安息角方式施工,藉此達到減少開挖面與融合當地景觀的訴求。

(三)融合當地老官道文化設計

配合老官道文化背景為導向,工程之設計、討論及施作皆以社區需求為主,經過長期討論與協調達成雙方之共識。

周延性

(一)工程全生命周期

社區、居民皆充分參與,自工程評估、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社區組織參與溝通及討論,讓工程成果更貼近社區需求。

(二)入口意象與步道路口規劃

延續老官道在地文化的願景,於石門客棧入口處設置故事牆,讓外地遊客了解到老官道的文化願景也讓當地居民能更了解到老官道的發展歷史。於步道入口設置導覽牌,供外地遊客了解到老官道周遭的人文。

(三)景觀平台與健走步道施作

設計階段時與社區跟當地居民,溝通與討論施作位置,經由詳細規劃後,可供遊客欣賞道馬拉邦山的山景、新開社區、鯉魚潭的湖景、老官道的風景,步道中途並設置休憩區,供遊客與當地農民休息,藉此結合了景觀與當地居民訴求。

工程優良事蹟及顯著效益

一、本工程改善完成後能改善當地的交通、遊憩與生態環境,確保遊憩的安全性,強化住民對社區的認同感。

二、工程設計規劃完善,完成後獲得社區認同與迴響,對主辦機關有極高之評價。

三、工程未整治前,石門客棧入口無意象,步道與入口周邊雜亂,三工區景觀平台周邊雜草重生,經由完善的規劃後,使其成為兼具觀光與休憩之場所,改善環境提高遊客與居民對老官道的認知。

四、施工期間獲得水土保持局督導『甲等』成績。

五、配合政府政策,以浪漫台三線為主軸設計,藉以重現台三線往日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