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邊選單開關

關於分署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泰安鄉象鼻社區部落生活新風貌營造工程

泰安鄉象鼻社區部落生活新風貌營造工程

■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

■ 設計單位:漢鑫技術顧問有限公司

■ 監造單位:漢鑫技術顧問有限公司

■ 施工單位:華采營造有限公司

■ 契約金額:新台幣6,220.1仟元

■ 工  期: 106年09月17日至107年03月04日

工程內容:

一、教堂與頹屋改善

1.既有教堂修繕與美化1處

2.大型木雕2座

3.高壓磚舖面74M2、白扁石舖面44M2、玄武岩舖面126M2

4.特色座椅2座

5.圍牆整修11M

6.泰雅族造型緣石115M

7.漿砌石擋土牆10.7M

8.既有頹屋修繕1處。

9. 欄杆 H=1.5m 長共57.6m

二、水圳及排水改善

1.水圳改善350M

2.HDPE管2500M

3.漿砌石溝30M

4.土包袋260包

三、人車分道系統

1.木雕版畫6組

2.鋼構棧道90M

3.景觀欄杆98M

四、植栽環境改善:喬木4株、草皮85M2

工程之創新性、挑戰性及周延性:

創新性:

(一)區域信仰中心環境改善

改善泰安鄉南3村(梅園、象鼻、士林村)中心點信仰中心-天主教露德聖母堂,使當地族人及信眾,能有新環境面貌空間場域作為聚會等用途使用。

(二)泰雅原民文化語彙融入

為找尋符合當地泰雅原民語彙之圖騰,特別與當地國寶藝師尤瑪.達陸女士及達勞‧比甯雕刻師共同合作討論,將當地原民語彙適時適地運用,如祖靈之眼、編織意象及木雕等元素重新呈現泰雅原鄉故事意涵,藉由工程營造重現泰雅原民風華,作為泰雅原民文化傳承之媒介。

(三)水資源重新引入部落

修復象鼻圳,將大安溪水重新引回部落,使部落水環境得以改善及農地得以復耕利用。

(四)窳陋空間改善型塑市集環境

將部落通行軸線上的窳陋點,重新規劃改造成為部落後續可運用之市集空間。

挑戰性

(一)尋找取水源頭

原有日治時期所建造之象鼻圳,因多年颱風大雨造成河道改變等因素造成水源消失,原有農地難以耕作,本次工程重新尋找距離部落約3公里遠之大安溪取水點,利用重力流動及接管方式將水源重新引入部落中。

(二)泰雅原民圖騰/strong>

因原民圖騰語彙相當多元,且各地部落又因地方環境擁有不同特色,因此在原民圖騰運用上,更耗費時力與當地進行溝通與協調方可施作,同時也考驗施工精準度。

(三)毒蛇出沒問題

因部分宗教團體有放生陋習,將毒蛇帶至部落附近野放,造成施工期間工程人員擔憂。

(四)極端氣候山區大雨

因氣候變遷影響,造成山區易有瞬間的大豪雨發生,增加施工期間困難度。

(五)道路通行施工限制

社區生活需求考量,以及鄰近象鼻吊橋遊客眾多,交通維管和道路交通對工程作業有極大限制限制。

周延性

(一)部落通行安全改善

為改善部落原有狹小通道,提升通行安全性,將原有道路向外延伸,增設人行空間,使達到人車分道,讓部落居民與遊客增添通行安全。

(二)教堂空間活化

本次工程除將外部環境改善,也進行內部空間整修及粉刷,改善原有內部漏水問題,使教堂空間更符合當地所需。

(三)農地耕地活化

藉由水資源重新引入,讓部落耕地獲得穩定灌溉水資源,使原有廢耕土地獲得重生,提升當地農業產值。

工程優良事蹟及顯著效益

一、工程優良事蹟

(一)本工程改善完成後能改善當地的環境,確保遊憩的安全性,強化住民對社區的認同感。

(二)營造自然環境與融入泰雅族原住民人文景觀,利於窳陋社區改善,創造特色部落假日市集,滿足社區使用需求,增加旅遊人口,提高社區收益。

(三)施工期間確實於工區做好勞安衛措施,維護工地安全。施工過程中無發生任何勞安事件,且與地方居民互動良好。

(四)工程施作期間水土保持局進行工程輔導,工程品質優良,深受委員肯定。

(五)泰雅族藝術家參與,教導有興趣居民,延續泰雅族文化傳承。

二、顯著效益

(一)活化既有部落教堂,成為泰安鄉南三村居民信仰中心外,也成為遊客新打卡地點。

(二)修復既有水圳,引水灌溉復耕面積約3-4公頃。

(三)人車分道,改善遊客與居民交通安全,提昇遊憩品質。

(四)吸引遊客停留,居民販賣在地特色農產品與工藝品,約可創造100萬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