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集水區規劃
- 更新日期:
- 瀏覽人次:1508
上游集水區資訊全面掌控 下游居民不再受水患之苦
A.大肚山坡地好規劃 安全排水更保家
大肚山東麓近年因極端氣候造成災害事件頻傳,我們研提整體性、安全性、生態性及人文性之綜合治水規劃,規劃將上游既有三條 野溪與二條區排安全銜接至下游十三寮滯洪池與中科滯洪池中,完整本區野溪排水規劃,依上游排水特色規劃整體設施,期以整體性規劃方案解決易淹水地區之淹水問題,並依整體規劃規劃分工治理原則,透過分年分期治理,主動積極整合相關單位,配合十三寮滯洪池成效,期減少下游洪患發生頻率,徹底解決水患災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此外,結合本區域內四個社區共同納入大肚山東麓整體防災規劃,並將調查規劃之成果納入大肚山東麓地區安全防護網中,達成水土保持結合農村再生以走向永續。
忠義社區活動中心周邊環境改善工程:
清泉路道路排水系統改善
- 櫻花大邨旁道路排水系統改善
- 大肚山東側野溪整治長度550公尺
- 大肚山東側野溪整治長度350公尺
- 野溪整治涉及私有土地取得與徵收部分,則需臺中市政府協助配合取得用地,以有效改善當地之淹水問題。
B.傳統規劃 工法創新
規劃以十三寮滯洪池與中科滯洪池作為安全排水終點,將上游既有水路安全銜接至此,整合本區野溪與既有排水路系統以改善本區淹水災害狀況。為此,以現地既有特色進行整體規劃,包括十三寮滯洪池創新出水口設計,林厝排水配合中科滯洪池達分區治理效果,另加強建置防洪監測系統,解決上游地區水患災情。同時參照87水災後類似本區地質地形條件之野溪成效良好治理方式,利用連續防砂壩型式進行治理。本規劃亦取經老祖先過去坡地管理方式,以卵礫石於坡地設置石牆,截流下移土壤,減少水土流失,並善用紅土臺地地質材料,加強大肚山東麓坡面利用管理效果,減緩洪水黃沙滾滾。
C.上游坡地有治理 下游居民都感激
大肚山東麓地區居民近年飽受水患之苦,其中櫻花大邨社區居民曾於十三寮上游坡地水土保持工程說明會中當面向我們陳情。103年9月隨即前往櫻花大邨社區周邊現勘,巧遇櫻花大邨該陳情居民,經說明本區域整治目的與工程構想後,該居民對我們對陳情案件之重視及信守承諾做為深表感謝,並對下游十三寮滯洪池之設置與工程品質讚不絕口,並為我們說明本區相關災害狀況與可能原因,期望未來分局可如十三寮滯洪池般對持續完善地方基礎建設,提供一個安全居住環境。
創新整合方案-後山到海的整合治理
坡地野溪與南山截水溝由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及臺中市政府水利局共同治理,銜接之下游區排則由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整治局治理,都市計畫區範圍內排水系統由臺中市政府水利局治理,形成從山到海之整體治理,有效確實減免淹水災害,保護20萬居民安全。
D.截水溝防護規劃 民眾永保安康
南山截水溝上游坡地面積約2,932公頃,下游屬高度開發區域,保全人口約216,000人,區內水系縱橫交錯,102年蘇力颱風、潭美颱風、康芮颱風、103年梅雨期間與麥德姆颱風更因極端氣候事件頻傳,下游市區常有淹水情形發生。為求徹底解決水患災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針對南山截水溝上游坡地集水區辦理整體規劃。為整體掌握集水區之現況及災害特性,根據現況調查結果評估本區災害點位治理需求性屬優先處理與需要處理者共24處,依其位置及類型編定共21件整治工程,並順利與臺中市政府協調相關治理權責,達到分工治理與提升治理效率之目標。另規劃滾動式管理方式與建置南山截水溝安全防護網,加強防災作為,帶動地方發展,期減免近22萬人免受淹水之苦。
園地制宜策略-回宿老祖先智慧
一、坡地排水-十三寮滯洪池-創新出流口社計
- 第一道13根混泥土柱及鋼柵(13寮意象),攔阻大型流雜物。
- 第二道半圓柱體不銹鋼攔污柵,攔阻小型漂流雜物。
- 設置安全網,防止人員墜落,確保安全。
二、坡面管理:
取經老祖先過去坡地管理方式,以卵礫石於坡地設置石牆,截流下移土壤,減少水土流失,並善用紅土臺地地質材料,加強大肚山東麓坡面利用管理效果,減緩洪水黃沙滾滾。
E.現況全面掌握 空間技術創新
3D空間調查技術的運用,蒐集空間解析度約為10m之FORMOSAT-2衛星影像與空間解析度為0.5m空中正射影像,進行本區水系、道路、災害潛勢與保全對象相對關係之確認,並於人車可即處前往現場調查,人車不可及處則利用相片畫素1200萬之無人載具小飛機進行空拍,以全面性掌握區內水系分布現況與災害潛勢區位,提升本計畫上中下游整體性治理規劃品質。此外,本規劃於103年發生災害事件後第一時間前往現勘掌握災害狀況,並評估民眾陳情災害狀況與需求性,加強各治理單位之治理權責協調,依上述滾動式管理工程治理計畫與安全防護網等非工程防災措施,形成從山到海之整體治理,有效確實減免淹水災害。
創新調查作為-災害無所遁形
- 衛星影像FORMOSAT-2空間解析度10m
- 空中正射影像-空間解析度0.5m
- 無人載具小飛機空拍-相片畫素1,200萬
- 現地調查-空間解析度依現況不同,公分級調查精度
F. 水土保持新思維 許福隆社區一個生態永續的石角溪
103年11月5日由本機關永續陪伴團隊所舉辦的農村再生區域座談中,東勢區福隆社區吳鎮坤執行長向徐前分局長提出農村再生計畫書裡所規劃的石角溪生態步道設置的議題,提到目前上、下游護岸均已整治,唯獨中間有一段尚未整治,恐危及安全,同時也無法落實社區設置生態步道的願景,徐前分局長立刻允諾給社區一個石角溪整體的規劃調查。會後遂安排於12月1日舉行「福隆社區石角溪細部規劃說明會」,由本機關邀集專業水保技師進行「石角溪集水區(竹麻坑重要區域)細部規劃」簡報說明。
會中經由專業技師詳盡的說明,社區居民才了解到原來徐前分局長已經走在前頭,早已為社區安全打點好,保全石角溪的環境生態,社區里長、理事長和居民非常感謝臺中分局對於社區水保安全的重視,也允諾將全力動員社區居民力量,透過農村再生計畫提出環境營造、產業活化、文化保存及生態保育各面向的年度執行計畫手段,落實社區發展願景,讓社區走向永續發展。此次經驗在水土保持的集水區整 體治理規劃上,也開啟了一個新典範、創造了一個新思維,公部門的水土保持工程結合社區的農村再生才能讓環境走向永續,也落實了水保局臺中分局的願景:水土保持+農村再生=走向永續。
臺中陪辦團隊聯繫平台及彙整執行策略
一、水保局-臺中分局
- 亮點示範
- 資源整合
農村社區
- 創新計畫
- 培根陪伴
- 執行計畫
技術顧問公司
- 專業規劃
- 整體治理
- 生態保育
G.針孔加衛星 地上地下看透透 技術最創新
治理規劃採用各時期衛星影像資料,以補足現地調查視野侷限之處,並可判釋各時期崖面、侵蝕溝、裂縫等特徵,進一步瞭解集水區源頭崩塌地之發展過程。採用孔內攝影技術進行鑽孔岩體裂隙位態調查,增加研究區弱面位態資料,補足地表調查不足之處。此外,以往地下水檢層分析方式大多利用量測地電阻進行判釋,本機關所採用孔內井測調查(Well logging),調查訊號包括孔內影像掃瞄、孔內地下水流速調查及孔內電測等;搭配多種井下探測訊號,能更精準的瞭解地下水流動路徑及含水層之分布。
地球物質探測
- 孔內影像與位態調查:掌握裂隙分布
- 孔內流速與流向調查:了解地下水流向
- 孔內電井測調查:剖析地層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