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邊選單開關

業務內容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中苗農村跨域合作從心開始

Cross-Region Cooperation Between Rural Taichung and Miaoli

臺灣,小小的一個海島,像川劇的「變臉」,快速切換著不同表情,也像任意門的魔術方塊,新舊交錯、東西融合。而這樣千變女郎的樣貌,正可說是臺灣的魅力所在,就像六級產業的魅力,就是源自於一、二、三級產業彼此相加、相乘,而呈現出的無限可能,而這也點出六級產業中除business model創新組合外的另一個重點,那就是「混搭、跨域」。

流行時尚瞬息萬變,但其中至少有一個趨勢,從近十年前興盛至今仍方興未艾,那就是「混搭、跨域」,透過不同元素、不同領域的組織互相激盪、互補,產生新的火花,而這股「自組互動」的風潮,其實就是六級產業的精華,例如臺灣第一個女神農、遊山茶訪總經理葉淑盆,先生是第三代的茶農,原本只賣批發市場,後來兩人一同成立「遊山茶訪」,將一級產業融入了多年精研的茶道文化,建立台灣獨有的茶文化風格品牌。

而水土保持局推動「跨域合作平台」的動機,就是希望讓農村單調、缺乏競爭力的產業,能透過不同觀念、不同業態的混搭、碰撞,激發出新的活力,讓產業升級、活化。但嶄新的觀念要進入相對保守的農村,想一步到位地在全臺灣農村開展有很高的難度,尤其在拋棄本位、卸下心防與不同單位、聚落合作上,所以這時候就需要利用標竿領航的作用,透過幾個示範社區,讓臺灣各農村看到,鼓起勇氣打開門或走出去,將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跨域合作建平台 協助農村大家來

農村產業係維繫社區永續發展的重要動能,因牽涉複雜層面相當廣泛,對於社區而言挑戰度相對較高,為確實協助社區產業推動,以中苗地區具發展潛力之社區產業作為示範點,第一線工作團隊深入服務傾聽社區需求,經資源蒐集盤點,透過「跨域合作平台」之建置,由我們居中引介,依區產業需求連結專業性資源,提供滾動式服務,開啟互助合作的契機。透過跨域計畫的連結,有效整合各農政單位資源,提供專業輔助資源,共創農村產業亮點。

跨域資源整合 擦亮清純招牌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轄內的苗栗縣後龍鎮的秀水社區,是全國「跨域合作平台」第一個示範社區。

秀水社區以產甜瓜聞名,並於民國 88年就擁有自己的品牌「清純」,意指清淨純潔,可是「清純甜瓜」雖是秀水社區的核心經濟作物,卻在近年因氣候環境變動影響,造成品質不穩定,現僅有2-5%的甜瓜可供品牌銷售。而且農民習於直接將甜瓜販售給販應商,較少透過農會共同運銷,間接拒絕了農會運用共同運銷方式及製作品質優良甜瓜禮盒銷售的優點,使得產銷無力化,讓「清純甜瓜」品牌蒙塵。

在徹底了解秀水社區的困境後,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啟動「跨域合作平台」,首先結合企劃處、農糧署、農試所、農改場、縣政府、鎮公所及農會,成立輔導團,針對甜瓜栽種各項技術問題,邀請專家進行現地指導與協助。

秀水社區以產甜瓜聞名。
秀水社區以產甜瓜聞名。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還協助青年農民加入產銷班,針對青年農民栽種問題進行診斷、確實提供改善方法,透過8名青年農民示範領頭羊,帶動全社區的全心配合, 並輔導申請農業經營所需之溫室設施及農機具,透過一連串的努力,「清純甜瓜」取得如今最夯的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重新擦亮品牌。

裕毛屋總經理謝明達也是參與秀水社區跨域合作的一份子,提供農民產銷管道,搭起產銷通路平台的他真情流露地表示,「真心希望農民凡事以極致精神以對,可以打響品牌。」 這種跨域間的真心交陪與援助,正是計畫感動人的核心。

  • 秀水社區青年農民討論甜瓜葉的問題。
    秀水社區青年農民討論甜瓜葉的問題。
  • 陳水良(中)為種植甜瓜產業達人,至秀水社區與青年農民輔導安全用藥。
    陳水良(中)為種植甜瓜產業達人,至秀水社區與青年農民輔導安全用藥。
  • 秀水社區青年農民與後龍鎮農會共同推廣社區產業,並以精美包裝行銷販售。 新社協成社區種植香菇產業。
    新社協成社區種植香菇產業
  • 新社導覽發展協會傅慶泉先生(左二),替水土保持局前副局長林長立(右二)解說香菇太空包製成流程。
    新社導覽發展協會傅慶泉先生(左二),替水土保持局前副局長林長立(右二)解說香菇太空包製成流程。

「跨域需求」與「產業相依」

推動農村再生至今已有100多處,而水保局黃前局長明耀卻由眾多社區的計畫提案中,發現兩個社區彼此有著密不可分的的羈絆,這不是巧合,只是多了一份「用心」,讓誰也從不知道的社區困難,竟能為另一處社區帶來一道曙光。

新北市淡水區樹興里的社區,早年透過種植茶樹來萃取茶籽油成為地區產業之一,但市面上使用的不普及,只好將茶樹園就此廢耕,但近年來茶籽油的經濟附加價值提升,農民想再一次的透過產業帶動地區繁榮時,卻發現廢耕多年的茶樹園早已被相思樹佔據著,卻因相關法令規定而無法隨意的砍伐樹林及棄運,面臨種植與採收的窘境。

臺中市新社區的協成社區,因種植香菇而聞名,卻也因香菇苦惱,苦惱的原因是相思木質地較硬,所製成太空包種植出來的香菇品質最好,卻一直無法有良好的相思木來源,面對市面上充斥著黑心木屑,影響著香菇的品質,尋求有關單位的技術與資源能解決木質來源的困境。

兩個社區彼此惱人的問題,卻萬萬沒有想到竟成為了另一個社區的需求來源;樹興社區居民眼裡毫不起眼的相思木處理的惱人問題,竟成為了協成社區居民眼裡的黃金;而在協成社區居民眼裡的寶物,竟是成為樹興社區居民的煩人廢棄物;在彼此社區間的互助互惠模式下,透過「農村再生結合展業發展-跨域合作計畫」的媒合,讓社區相互扮演著需求者與解決者的角色。

而就在102年05月02日由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農村營造課翁課長志成帶領協成社區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傅慶泉先生等人,拜訪了臺北分局農村營造課張課長志安以及樹興社區許秋芳理事長等人,洽談產業跨域合作相關事宜,針對相思木的需求與課題,讓彼此有了初步的概念,更加了解彼此間社區的合作模式;透過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的「跨域合作示範計畫」平台媒合,將彼此不熟識的社區所提出問題並加以解決,更加了解彼此的需求,能在未來帶動更多社區間彼此相輔相成的凝聚力,進而達到一個能由非政府機關經費補助所能創造的合作願景,進而真正傳達著跨域合作計畫的精神。

新社香菇一條街 協成居民好就業

香菇栽培為協成社區核心產業,近年由於菌種弱化,所栽培出的香菇產量及品質銳減,我們透過跨域平台鏈結農試所協助研發液態菌種製程技術,改善產量遞減之困境。同時為新社協成社區型塑營造香菇文化主題館,結合一年一度香菇節活動舉辦,展現協成社區優質香菇產業跨域合作成果。液態菌種製程技術之研發,吸引許多菇農第二代返鄉繼承家業,帶動青年回鄉,有效提升在地就業機會。

香菇菌種技術轉移合作意向書簽署
左圖:香菇菌種技術轉移合作意向書簽署,右圖:協成社區活動中心變身香菇主題館

產品加質 產量加值

傳統固態菌種製程需至少73天,新研發的液態菌種則僅需38天,有效縮短製程。製包良率從80%-85%提升至90%-95%,產量相對提升,年產值增加3億新臺幣。農試所液態菌種技轉金則由社區以自行集資方式申請,創下國內首例,菇農阿亮說排隊上課等七年了,終於可以自己當家作主。

菇農進行液態菌種製作
菇農進行液態菌種製作

荔枝冷鏈 生意興隆

荔枝為興隆社區主要農產,中部地區每年荔枝產量豐富,但苦於銷售期間集中導致價格不高。透過跨域平台結合農試所開發的冷鏈技術,讓荔枝延長保存時間,拓展外銷通路,增加農民收益。

農試所針對荔枝保鮮開發冷鏈技術,延長採收及保存期間,更媒合了國內優質裕毛屋凱福登生鮮超市通路,建立興隆社區荔枝高品質的市場區隔性,結合文化活動及網路媒體多元行銷方式,行銷活動累計超過20篇新聞露出,結合網路按讚投票,吸引計8,615人次按讚。提高產業能見度,建立鮮明的市場品牌。

  • 媒體報導露出
    媒體報導露出
  • 結合冷鏈技術拓展多元行銷
    結合冷鏈技術拓展多元行銷

保鮮保色看時機 價格銷量都滿意

冷鏈技術為果農解決了荔枝生產過剩問題,跨域平台整合我們與農試所合作共同輔導社區,亦成功開發保色荔枝乾後技轉,大幅提升荔枝乾的市場價格。從一級產業推升到三級產業,不僅創造在地就業機會,提高青年返鄉的意願,同時擴大外銷產量。

由我們協助設置於社區設置冷鏈場2處,改善技術環境需求,將荔枝保鮮期從4天延長至21天,價格維持穩定,銷售狀況良好。拓展外銷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出口增量,外銷量增加64%。保色荔枝乾市場價格從350元/斤提高至500元/斤,市價成長幅度達43%,創造年產值約新臺幣625萬元。

結合冷鏈技術拓展多元行銷

強稻出擊,有機可尋

苗栗縣西湖鄉推廣有機產業多年,在產業發展過程分析中,對焦出有機產業加工不便、琉璃蟻危害嚴重、有機糧食品牌不足等問題,藉由土保持局臺中分局跨域合作示範計畫的協助,媒合農糧署、改良場、農會、鄉公所等單位,針對有機產業生產環境、加工及行銷進行整體規劃。 為解決琉璃蟻害的問題部分,經本分局媒合彰師大以有機無毒防治20公頃有機田後,琉璃蟻之為害已大幅降低。另協助有機加工廠域用地媒合、五湖有機工坊的設置及強稻米的品牌創立,大幅度提升西湖地區有機產業之發展利基,進一步朝青農青創基地建置營運邁進。

  • 簡分局長親自與相關單位洽談,協助西湖鄉建立有機產業加工坊(共二張)
    簡分局長親自與相關單位洽談,協助西湖鄉建立有機產業加工坊
  • 簡分局長親自與相關單位洽談,協助西湖鄉建立有機產業加工坊
  • 逆境中生長的有機米為發想,需對抗病蟲害及許多外界干擾,能留存的都是最強,故取名為「強稻」
    逆境中生長的有機米為發想,需對抗病蟲害及許多外界干擾,能留存的都是最強,故取名為「強稻」
  • 協助設計當地有機導覽地圖,將當地有機農民相關資訊與特色產品做整體呈現
    協助設計當地有機導覽地圖,將當地有機農民相關資訊與特色產品做整體呈現

尋找紫色黑金,走入葡萄酒之鄉

外埔區永豐社區產業類型主要為紅龍果、葡萄、水稻等作物,當地所栽種之葡萄栽種品種有黑后、金香及巨峰,其中巨峰品種多直接食用,黑后及金香品種則多加工釀製成葡萄酒,素有「葡萄酒的故鄉」之美譽。

經本分局所協助執行跨域合作示範計畫,對焦當地產業面臨病蟲害影響、釀造技術及設備不足、缺乏導引指示系統等,媒合農糧署、臺中改良場、后里區農會、外埔區農會、臺中市政府、當地酒莊業者等單位,由農業改良場專業單位提供新品種─臺中5號,與當地9家業者合作進行試驗及協助栽種相關管理,藉由現地教學及教育訓練,輔導當地農民順利讓新品種生長,提升整體葡萄之品質與產量。

另媒合高雄餐旅大學陳千浩老師進行葡萄酒技術輔導,引進國際評比系統,規劃紅酒評鑑課程,同步升級軟、硬體,帶動當地社區整體葡萄酒產業發展。結合外埔區農會、區公所,以及當地酒莊業者,規劃設置公共指示牌及重要路口處的整合路標,並配合重要節點環境整備及周遭綠美化,打造葡萄酒之鄉,提升當地遊客數量,刺激整體產業。

  • 高雄餐旅大學協助當地酒莊業者提升紅酒釀造技術與相關知識
    高雄餐旅大學協助當地酒莊業者提升紅酒釀造技術與相關知識
  • 臺中改良場協助新品種植栽管理及規劃講習
    臺中改良場協助新品種植栽管理及規劃講習